貢問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!
Zi Gong asked, saying, “Is there one word which may serve as a rule of practice for all one‘s life?”
The Master said, “Is not RECIPROCITY such a word?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, do not do to others.”
【原文】
子貢問曰:“有一言而可終身行之者乎①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已所不欲②,勿施于人③。”
【今譯】
子貢問道:“有一個字而可以終身奉行的嗎?”孔子說:“大概是‘恕’吧!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強加給別人!
【注釋】
①言:字。行:奉行。
②欲:想要,愿意。
③施:強加。
【評點】
子貢是孔子的高材生。才高的人,往往看到別人的錯誤會難以容忍,所以孔子告訴子貢應(yīng)該終身“恕”。恕道是“仁”的內(nèi)涵,“仁”是做人的最高準(zhǔn)則。這里的 “恕”,不是寬恕,而是從自己出發(fā),去推想別人。這是孔子一貫主張的求仁方法!耙阉挥,勿施于人”,也是針對求仁者提出的。它要求待人將心比心,推已及人。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,不要強求他人去做;自己不愿得到的東西,也不要強加給他人。就是說人要樹立道德“自我意識”,根據(jù)自己內(nèi)心善良意志處理人際關(guān)系,此即人的道德自覺?鬃臃Q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為“恕”,這對做人來說,還是低層次要求。在“恕”之上的高層次要求,就是“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達而達人”。即:一個人想在社會上站住腳,也要使別人在社會上站得;自己想通順發(fā)達,也要讓別人通順發(fā)達。